厦门植物园钦赐祭葬石坊表:穿越时空的文化印记卓信宝
在厦门园林植物园的雨林世界深处,紫云岩的古老树木与浓雾缭绕间,矗立着一座见证百年风云的历史遗迹——钦赐祭葬石坊表。它不仅是厦门岛内唯一保存至今的清代墓道牌坊,更是一段镌刻在石刻上的帝国荣辱史。
一、建筑形制:皇权威仪的凝结
这座石坊表建于清嘉庆十四年(1809年),旨在纪念阵亡的武将许廷桂。整体采用花岗岩条石建成,牌坊坐东朝西,结构严谨,四柱三间冲天式设计,高达5.5米,宽6米,气度非凡。其主要特点包括:
坊额铭文:
额石中央,楷书写着“钦赐祭葬”四字,突显皇帝赐予的特殊葬礼待遇;
楹联铭志:
内柱铭文刻有“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,赐恤报勤国家之盛典”,外柱则写道“祭葬待颁庶享匪躬之报,幽魂以慰聿昭不朽之荣”,赞颂忠勇之魂,并彰显皇恩浩荡;
雕饰纹样:
展开剩余76%额枋装饰双龙腾云的浮雕,左右两侧花板上雕刻瑞草灵芝,象征着不朽的尊贵与吉祥。
牌坊背后是许廷桂与其夫人合葬的墓地卓信宝,墓碑铭文显示“皇清晋赠武显将军鼎斋许公诰赠夫人勤慎聂氏茔”,明确了墓主的身份及清廷所赠的“武显将军”荣誉。
二、历史回溯:许廷桂的英勇与荣耀
许廷桂(1752-1809),湖北人,寄籍厦门,出身名门武将世家。清代东南海疆的动荡,见证了他的戎马生涯:
战功卓著:
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,他参与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,之后历任香山协副将;
阵亡:
在嘉庆十四年(1809年)六月,他率水师前往粤海追击海上武装首领张保仔时,英勇殉职;
帝国荣誉:
为表彰其忠勇,清廷特赐祭葬,并以总兵规格追赠,安葬于紫云岩,立坊旌表,这成为对“忠烈”精神的最高褒奖。
三、文化维度:从皇权礼制到城市记忆卓信宝
这座石坊不仅是一块石雕,它更是封建皇权礼制的具象体现:
严格等级:
明清时代,只有三品以上的功臣才有资格获得皇帝特许建立牌坊,且设计、题字必须遵循严格的礼部规范;
政治象征:
牌坊不仅是“忠君”理念的传播工具,也是中央权威对边疆将领精神上的联系与安抚,反映了清廷对东南海防的重视。
如今,牌坊已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汇点:
雨林秘境:
它隐匿于植物园“雨林世界”景区内,周围有古老的樵溪桥与琴洞,音响潺潺的水声与石坊共同构建了“紫云得路”的历史画面;
时空对话:
每当人工雾气升腾,石坊便若隐若现,成为游客们追溯城市历史、拍摄美丽照片的理想之地。
四、保护价值:历史的守望与警示
厦门岛曾有十余座明清时期的牌坊,但随着战乱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许多已消失,唯有此坊屹立不倒。1982年,它被列为厦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代表了更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:
历史见证:
它不仅记录了清代海防武臣的命运,还折射出当时帝国在海洋控制上的无奈与挣扎;
艺术标本:
作为闽南石雕工艺的杰作,石坊的冲天柱式与繁复的纹饰展现了当地的审美风格;
城市精神:
它提醒着现代厦门,在高楼大厦与钢筋水泥之间,依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记忆在“雨林”中静静呼吸。
温馨提示:前来参访时,请从植物园西门进入,沿着雨林世界沿樵溪上行,即可到达。
愿这座石坊的历史见证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卓信宝,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回望过去,感受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沉淀与力量。祝愿每一个踏足此地的人,都能从中汲取勇气与智慧,继续前行!
发布于:山西省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